文化研究
文史类>
自然类>
社会类>
经济类>
综合类>
学习类>
湖广填四川时乳源朱氏入川散记
乳源位于广东北部山区,与福建相去不远,其中就有朱熹后裔从福建迁往此地居住,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其先祖以五行相生之道来为后世取名,例如朱熹长子朱塾属土旁,朱塾之子朱鉴属金旁,朱鉴从考亭迁居建安城南瑰溪书院;朱鉴之子浚生第三子名友樟,朱友樟→朱炳→朱埙→朱聪一郎→朱万一郎。明弘治年间,朱聪一郎与朱万一郎父子自福建上杭紫金山笋竹坝瓦子街迁到广东韶州乳源枫树坪后徙居梯下,而此时草拟的字派已经跳出了“五行相生”的规则,而是一首七言骈体诗:法福万海崇仕克,有上成文化朝邦,贤才一品君相会,衣冠世代永隆昌。
广东恩平明朝名墓朱氏风水宝地冲天凤
明朝移民大事年表(详)
山东平邑县白彦镇毓秀山的鲁王墓
白彦镇东部毓秀山南麓,分布着两处古代大型墓地,西边的一处位于小山后村东北,东边一处位于大营村北。西边墓地有王坟两座,封土保存尚好,据史书记载和出土墓志证实,墓主人分别为明代鲁怀王朱当漎和鲁悼王朱健杙。东边墓地封土已被夷平,地面建筑除御河桥外,其他损毁殆尽。从地表遗物、遗迹看,也应为明代鲁王墓,但墓主人何人史书尚无记载。
《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
《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全文共406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石堂山普济宫道人们为不忘成吉思汗的皇恩,纪念丘神仙的功德,请邓州(当时内乡隶属邓州)石堂山石匠李进忠将此手诏刻于圆顶石碑上,以诏后人。碑高2米,宽0.63米,碑文行楷。手诏碑文如下:
2021-03-30
丘处机“一言止杀”劝大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桩千古传颂的事件,纵横驰骋几万里、杀人无数的成吉思汗,最终因为一言而止,立地成佛,成为历史的美谈。 而促成成吉思汗做出如此重大决策和改变的就是一位出生于山东的道教人物——丘处机。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35000里)。
(17)茅国和极国:兴也因鲁国,亡也因鲁国
在鲁西南,曾有两个姬姓小国:茅国和极国。茅国是周公的直系后裔,极国是戎人建立的鲁国附庸。一个是兄弟之国,一个是姻亲之国,都指望着鲁国给自己撑腰,可谁想到,这两个国家最终一个因鲁国而亡,一个亡于鲁国之手。弱肉强食的时代,血缘关系真心靠不住。 周公后裔 受封茅地屏卫东方 提起茅国,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了。茅国名气不大、土地不广,却和一位传奇人物——周公关系密切。
2021-03-26
朱熹与袁枢的文字之缘
在南宋中期的福建大地上,几乎同时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文化巨星。一个以理学著称,照亮南宋思想界的天空;一个以史学见长,引起了当时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两颗巨星,就是长期生活在武夷山、建阳的理学家朱熹和崛起于建安(今建瓯)的史学家袁枢。 朱熹和袁枢,由于地缘、人缘和文缘的关系,二人相近相亲,关系密切。在政治上,他们都力主抗金,反对南宋政权的苟且偷安,关心民间疾苦。在年龄上,朱熹(1130—1200年)比袁枢(1131—1205年)长一岁。同龄、同地、同时代的经历,使他们通过文字交往而前后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其中的主要经历,则贯穿了朱熹讲学的云谷、武夷和考亭三所书院。
2021-03-23
三星堆的发现,证明中国史前“传说”之真证性!!!
久远之前的事,经过漫长的时代变迁,历史变成了故事,进而变为了传说,再后就一定会成为神话了!! 中国先秦之前的历史,在疑古派眼里基本上是传说或者是神话一类的东西,原因是没有相对应的史料记载。 而这些人嘴里的“史料”,可能连西汉时的《史记》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是《尚书》《左传》《吕氏春秋》《淮南子》《竹书纪年》等先秦史籍了。 司马迁对待历史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在他所撰写的历史学巨箸《史记》之中,夏商两代的王脉世系均清清楚楚,但仍然不被疑史派所承认。
明灭后朱元璋后代改姓东 闯关东庄河定居
明灭后朱元璋后代改姓东 闯关东庄河定居 明朝末年,朱姓皇族改姓“东”逃到山东海阳,后闯关东来到庄河定居。庄河青堆镇孔家村六吉屯位于该镇西侧约5华里的地方,那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然而,一直以来,那里却盛传着一种说法:该屯的东姓人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