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图文热点

姓氏的起源、发展及姓氏制度的确立

“姓氏”是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第一符号,也是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 家庭或宗族的群体标志,是人类社会维系血亲、区分族别的重要依据。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二者皆具有家号、族号、宗号之含义。但在先秦时代,“姓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是对姓、氏不同内涵、社会功能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的高度概括。正如《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所 云:“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立氏。”也就是说,姓表示宗族的起源、出处,是原有的、大宗的族号;氏是后起的,是分支的、小宗的族号。先有姓,后有氏,姓大于氏,氏统于姓;姓是氏的源头,氏是姓的分支。然而,姓与氏的区别,不仅仅是源与流的简单关系,其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姓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是社会地位和 地域区分的符号。姓侧重于血缘关系,氏强调地域的概念。“因生赐姓,胙(胙“zuò”,此处为赏赐的意思)土命氏”,高度概括 了“姓”与“氏”的本质区别和文化内涵。“因生”是生育观念,是生命的产生、延续、血缘的传承;“胙土”,是生存观念,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生育和生存是人类必备的两大要素,“姓”“氏”二字涵盖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全部意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真谛所 在和发展轨迹。 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它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根植于文明初曙的氏族繁衍,发展于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度,确立于大 一统的秦汉帝国,演变于“胡汉互化”的民族交融,融汇于多元一体的文 化体系。

2023-03-03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介绍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是我国建国后编纂的第一部、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古今地名工具书。全书6万余条,1000多万字,由主管地名工作的民政部组织编写,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经全国几十个编写单位、几百个作者历经十年的艰辛磨砺,于2005年7月正式出版。 ​  本书内容分为古地名、旧地名和今地名三大部分,古地名收列1912年以前古代存在的郡、州、府、路、县及古地区、古山、古水、古桥、古镇等有关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负责编写。旧地名收列1912年以后设立,后又撤销的旧县、旧市、旧区和旧地区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负责编写。今地名收列2004年6月以前存在的各省区市、县,建制镇,重要集镇以及山、河、湖、海和交通水利、名胜古迹等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由各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和有关大学地理系负责编写。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国,您要深入了解她,首先必须从地名入手。打开《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首先映入你的眼帘的便是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以及34幅各省区和港澳台政区图,并附有近百张精美的彩照。后面便是洋洋大篇的古今地名介绍,书后附有数十幅历史地图。把我们引入地名的万千世界。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