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文史类>
自然类>
社会类>
经济类>
综合类>
学习类>
朱晓峰:牡丹江医学院院长
朱晓峰 男,1963年12月出生,黑龙江集贤人,汉族。1998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牡丹江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委,牡丹江市第八届委员会主委。黑龙江省第十二届政协常委。 1980年至1985年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任佳木斯医学院教师。1987年至1990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2002年历任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2002年至2007年任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2005年至2012年任佳木斯大学副校长。2012年至2016年任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16年至今任牡丹江医学院院长。 曾任九三学社佳木斯市第六、七、八届委员会主委;黑龙江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常委,佳木斯市第九、十届政协副主席;佳木斯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朱德元帅世家族谱(最新补充)
朱氏本颛顼之后,焕公居于沛国徐州府沛县,自唐懿宗元年焕公身进士出任十七年加授光禄大夫及昭宗即位,赐諡懿国公,生子朱环,字良玉。环公生诚公,诚公迁居宋州设立学校,继往开来,人称多才之士。 朱德乃焕公二十五代孙,文公(三子在公之后)十六代孙。朱德祖先仕耀公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从广东韶关乳源县龙溪枫树坪入川,在广安州龙台寺务农,后迁居至仪陇县乐兴梁惠山居住,乾隆三十一年(1766)再迁至仪陇县东部的马鞍场大湾,随着家族的繁衍,当地乡亲称大湾为“朱家大院”。
三都朱氏“一门三进士,十载两登科”
江西省黎川县潭溪乡三都村朱氏,始祖为万一公,是朱熹六世孙。从万一公到朱民表,又计四世。所以,三都朱氏将民表列为四世祖。请注意,三都,据说又称前盈、石城。 朱民表(1264-1343),原名用中,字子贤,号环溪。通五经,长于诗,学识深粹,隐居乡间。这个人相当于明代县城的邓元锡和清代中田的鲁九皋,不仅施善于人,而且学问高深,以培养人才为已任,在当地尤受人尊重。
沛国朱氏的兴起
时势造英雄。公元前3世纪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峰火。接着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楚汉之争,问鼎天下。优秀的朱姓族人,把握时机,在秦汉鼎革的历史舞台上,迅速脱颖而出,开始了全面的复兴之路。 秦汉时的沛邑,亦称沛国,是朱氏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朱姓兴盛的主要郡旺。今天大多数朱姓族人,仍然自豪地称自己是——沛国朱氏,甚至海外华人,也要将自己居住之屋标榜为“沛国堂”。 秦汉时代的沛国朱氏有三大特点:一是英才辈出,文武并茂;二是百花齐放,各支并兴;三是以武为主,封侯赐爵,宗族显赫。据专家学者的统计,先秦时期的文献名录,记载的朱氏人物寥寥无几,战国200余年间,文献录名者仅仅4人。而《汉书》载朱氏人物便有40人,名列《后汉书》者有44人,除去两书重复的,亦有80人之多,为战国时期的20倍。散见于其他史籍和朱氏谱牒的秦汉朱氏人物,多得不可胜数。这是朱姓氏族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阶段。 秦汉朱氏兴盛,不是一支独秀,而是万派俱兴。从血缘大宗来说,有邾国后裔的曹姓朱氏,如大司农朱邑家族,有新息侯朱浮家族,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家族,有槐里令朱云家族等。以地域分派而言,有朱浮、朱翊为代表的沛国相县朱氏;有朱穆、朱晖、朱祐为代表的南阳宛县朱氏;有朱云为始祖的平陵朱氏;有朱轸、朱买臣为代表的吴郡朱氏。此外还有鲁地朱氏,杜陵朱氏,会稽朱氏和汝南朱氏等宗派。各宗各支朱氏并兴,是朱姓发展进入高潮时期的又一标志。
陈清慧:《明史·艺文志》宗室集部著述考补
《明史·艺文志》宗室集部著述 考补 陈清慧 摘要《明史·艺文志》集部云“各藩及宗室自著诗文集,已见本传,不载”,然考之本传,儿无所录,故《明史》传、志之间在内容编排上有较大的疏漏之处。而其他文献资料所载明代宗室集部著述凡196 种,可补《明史·艺文志》集部之缺。 关键词《明史》 艺文志 明代亲藩 宗室文化
2023-04-12
朱氏文献:《福建朱氏志》序言
全国各姓氏之第十四位,约2000 万人 。同时英才辈出,两朝天子,一代圣人,文臣武将,才子佳人,不胜枚举。朱姓是中华民族中极为优秀的一支,它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化的进步,均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人生在世,总是想知道的,我来自何方,根在何处,这是人之常情。然而旧谱散失,现存古谱为数稀少,但其序跋流传仍保持某种源流世系的延续性。如果你想探寻朱姓那古老而神秘的起源,如果你想了解那曾为中华国姓的朱姓数千年来的兴衰变幻和卓越成就,如果你想重温一个中国古老血缘宗族的温馨并感受先祖们创业的艰辛和显赫发达后的荣光,如果你想了解福建朱姓繁衍生息的历史,如果你想得知自己家族的源流世系,或许从这次编纂的《福建朱氏志》中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2023-04-02
山东东阿县以“朱”命名的村庄
朱南村 Zhunán Cun 位于陈集镇人民政府驻地南 0.6千米。东邻姬庄村姬韩路,西连张太宁村,南接后韩村,北靠朱北村。朱姓明朝中期自安徽迁此立村,以其三世祖“朱旺山”人名命名村名。1958年9月,朱旺山村划分成为2个大队,因村大部分位于南半部,故命名为朱南大队,归属陈集人民公社领导;1984年7月机构改革,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制,即更名为朱南村村民委员会,简称朱南村委会。面积 1.3 平方千米。房屋 382 幢。居民212 户,803 人,均系汉族。有秦、杨、周、李、朱、魏、田、于、张等姓。主要经济来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2023-03-31
走进济南明府城
古城古韵, 如同行走在一幅画卷里。 有水、有桥, 如画般恬静、似诗语意远。 有院有树, 在水墨的影子里, 找寻那段历史的痕迹。 穿行在六百年石板铺就的古巷, 阅读一段遥远的故事。 带着灵魂的老地名, 就像记忆里的风铃, 悄悄唤起久远的思念。
一卷宗谱志 一脉家国史
一间6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贴墙立满了高高的书柜,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家谱,有古代传世本,也有现代新修本,有宣纸线装本,有木刻展陈本,当然也有现代电子本,它们是现年37岁的詹宣武近20年在宗谱文化中跋涉的足迹。
2023-03-22
春秋倪国与世界最早的家谱
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来自中国的神奇甲骨,它就是1903年流落海外的《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中,序号为1506的牛肩胛骨。这块甲骨上刻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家谱——倪氏家谱。2002年6月,文物部门对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的一个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揭开了在史书中若隐若现的春秋古国——倪国(俗称小邾国)的神秘面纱。这个倪国与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倪氏家谱又有什么联系呢?
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