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朱姓寻根>
朱姓源起>
朱姓流布>
历史专题>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略考
元朝末年(1368),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加上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明代时期,许多移民集中到山西境内,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0)到永乐十五年(1417)内,先后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分别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18个省(市),500个县(市)。
大明周定王就藩开封归葬禹州之谜
禹州市北部15公里无梁镇,有周定王陵。它位于老官山东麓缓坡上,坐西向东,建于山腹内,为砖石结构筑拱券而成的一组地下宫殿式建筑群。 定王陵左边是青龙岭,右边是卧虎岭,背倚老官山险峻主峰,对陵墓形成拥抱之势。陵区周围,远远近近,也有多座山峰围护。 周定王陵地宫墓道原为封土,现改成陡峭的多级台阶,下台阶来到半圆形墓门口,眼前的地宫主体,分前殿和正殿两部分。前殿左右两侧,各有两个横洞耳室。自前殿向西走,向上越七级台阶,来到正殿,周定王棺床停放于正中位置。正殿后壁,并排有四条砖石券就的洞殿。正殿地面曾为汉白玉铺就,地宫宫墙为特制磨面大青砖砌成。地宫所有耳室洞殿均设双扇石门,由滚珠封闭,一旦合上,万难打开。地宫规模宏阔,气宇森严,但没棺椁没陪葬没碑碣没任何实物留存,连正殿地面的汉白玉都被揭得一干二净,堪称“洗劫”。 “周定王陵,形制同明十三陵相似,其地宫规模接近定陵,进深则深于定陵。因此有‘明十三陵的缩影’之称。”90岁的教之忠说,他是禹州文物界元老。
山东枣庄大明鲁藩王陵墓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上卫国家,下卫生民”使他的朱氏王朝“长治久安”(注《明太祖实录》),便制定了一套嫡长子继承皇位,余子分封王爵的制度。在《明史》中记载了明朝的制度:皇子封亲王,受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亲王嫡长子,立为世子、长孙立为世孙。为巩固朱姓天下,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模仿汉高祖,大封诸子为王,诸王成了皇权的重要支柱。洪武年间由于子孙繁衍数众,为加强对各藩王宗亲的管理,朱元璋命宗人府给各亲王世系拟二十字的行辈,并规定凡各藩王子孙出生,即由宗人府依世系之序拟定名字。鲁王府世系字辈“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壮遇本宁”共二十字(《明史·诸王表》)。 明太祖第十子朱檀被封为第一代鲁王。朱檀,洪武三年(1370)郭宁妃生。据《明史》载:“鲁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朱檀受封后的当年,朱元璋曾派人到曲阜祭孔。在曲阜南郊台上立有祭告山川之碑。《滋阳乡土志》卷四载:“舞云台在泗河桥北,旧名郊台,洪武三年,封皇子檀于鲁,祭告境内山川,刻石其上……”,碑今已失。
家谱知识 | 谱牒、玉牒、世家与世本
近年来,各族各姓各支系掀起了修编新家谱的高潮,编谱人士的热情可嘉,精神可贵,实可敬佩。但由于条件各异,文化底蕴有别,对谱牒历史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不全、程度不齐,理解不一,运用效果差别很大。以下这些词语,你一定要知道是什么意思!
江西萍乡朱文益家史渊源
江西萍乡朱文益家史渊源 三百年谦滚家风传万世 五千里文武贤德颂千秋
2021-03-03
江西石城县朱氏
位于江西省东南,赣州地区东北部,东邻福建宁化,南抵福建长汀,西毗宁都,北靠广昌;南北经长71.8公里,东西纬宽53.7公里,全县总面积1582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
2021-03-02
山东聊城临清朱氏
山东临清境内朱氏约有15 支
山东巨野麟州集註堂朱氏始祖墓碑重修记
麟州集註堂朱氏始祖墓碑重修记
2021-03-01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朱古倞
闽北,明代朱氏祠堂文化! 朱氏祠堂文化交流!
西行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