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媒体报道>
政要活动>
朱氏新闻>
祝贺庆喜>
谱牒文献扬州史事辑考 ——以《江都卞氏族谱》为中心
【摘 要】:本文利用《江都卞氏族谱》考察明清时代扬州卞氏家族的人口繁衍,藉以见扬州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这一家族的影响。亦借此一家族的繁衍轨迹,以见扬州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人口数字之实证,足见清军“扬州十日”屠城,以及太平天国癸丑之乱对于扬州的巨大破坏。亦借《族谱》之材料,说明扬州旧时市民生活之奢靡情形,以为治地方史之一助。
济南市天桥区大桥街道朱氏宗亲采访记
春风送爽,万物复苏! 岁在辛丑,清明刚过,2021年4月5日,朱氏文化研究学者朱汉明、济南朱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朱伟杰一行到济南市天桥区大桥街道部分村庄拜会朱氏族人,交流朱氏文化,联络朱氏宗亲。
明周藩内乡王府镇国将军夫人侯氏合葬墓志铭考释
二零一四年四月,在挖掘汴西湖过程中,明周藩内乡王府镇国将军夫人侯氏合葬墓志出土于开封市西郊野场村附近。有志盖、志石各一方,均保存完好。志盖高六十六点五厘米、宽六十五厘米,上下边框内均刻双龙戏珠及云纹,左右边框内则为单龙戏珠及云纹,志盖中间阳文篆书五行共二十字,“明周藩内乡王府镇国将军夫人侯氏合葬墓志铭”。志石高六十六厘米,宽六十四厘米,四周边框内纹饰与志盖相同,即上下框内均刻双龙戏珠及云纹、左右边框内则为单龙戏珠及云纹;志文楷书,竖三十行,满行三十二字,共计八百九十六字,字迹清晰可辨,录文如下:
广东入川朱世耀后裔分布寻亲
入川始祖世耀公后裔,通江县一脉
河南省柘城县朱襄氏
朱襄氏,又号称飞龙氏、连山氏,朱襄氏为远古时代五方上帝之一,被文献命之为上古“古帝”、赤帝。朱襄氏为炎帝别号炎帝(火帝),朱襄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 据史料记载,炎帝登上王位,以古陈之朱野为都(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在位70年(前4239---前4169年),与娲皇女娲氏共治天下。死后葬于朱野(今柘城县县城东十里大仵乡朱崮寺村),名曰炎帝朱襄陵,即为炎帝之墓,世代祭祀。 《柘城县志》对古天子朱襄氏的记载颇为详细:“有巢氏没,数阅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令曰来阴,都于朱,故号曰朱襄氏,传三世没。”
2019-12-31
安徽省朱子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年会在源牌大酒店圆满举办
2019年12月28日下午,安徽省朱子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工作年会在合肥源牌国际酒店召开,安徽省朱子研究会诸伟奇会长、周晓光、余秉颐、朱金宏、刘仲林、方利山、徐道彬、沈时凯等副会长,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施立业先生,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邾根斌先生,以及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黄山学院等高校多名学者及朱子后裔会员代表和理事等逾100人参加了会议,诸伟奇会长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朱益藩
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江西萍乡莲花人。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著名书法家。 1892年(光绪十八年)散馆,取一等中馆元,授翰林院编修;1893年(光绪十九年)派为奉天乡试同考官;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詹事府詹事,授湖北省乡试、会试副考官;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翰林院侍读;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科道获第一名,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在南书房行走,兼充经筵进讲大臣,入值南书房、轮值养心殿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讲。
2019-12-30
明朝实行的南北“两京”制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又称“大明”或者大明帝国,该朝代不仅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大统一王朝,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最后一个全国统一性的政权是满族建立的清朝)。该政权由南京迁到北京后实行的是南北“两京”制,而且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建都于今天北京和南京这两个城市的唯一朝代(近代中华民国也曾都于南京和北京,但并非以两个城市为都城的“两京制”)。题目有改动。
2019-12-29
大明赵王(一)
河南安阳。 一条文峰中路自西向东横穿彰德古城,文峰中路在古城段一分为二,南面的称为文峰南街,北面的称为文峰北街。在文峰南街南侧,有一座高台楼阁式建筑,背靠文峰南街,面朝马号街而立,面南背北,重檐九脊,歇山顶式,琉璃瓦顶,古香古色。这便是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始建,成化六年(1470年)重建的大士阁,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安阳人俗称高阁寺。
广州黄浦区大沙街横沙社区朱氏大宗祠
朱氏大宗祠 地址:黄埔区大沙街横沙社区福聚直街24号 位于大沙街横沙社区的横沙村内古建筑云集,明清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家塾书舍、庙宇等鳞次栉比地坐落在横沙大街、福聚直街以及沙边街上。纵观横沙民俗建筑群会发现,里面有众多家塾书舍,这与罗氏始祖罗贵、朱氏始祖朱澄的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记载,罗贵是南宋南雄府岁贡生,朱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玄孙。罗氏和朱氏的后人也继承先祖遗志遗风,重教尚文并世代相传。近日,记者在朱氏后人朱锦铭的带领下走进朱氏大宗祠,感受宗祠700多年历史的沉淀。历经700多年仍保存完好。横沙福聚里是横沙朱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而位于大沙街横沙社区福聚直街24号的朱氏大宗祠,则是朱氏族人逢年过节祭拜祖先以及平日休闲娱乐之地。 走进朱氏大宗祠,两侧墙壁上满是文字和图片,详细记载了朱氏先祖、宋代理学家朱熹,横沙朱氏始祖朱澄以及朱氏大宗祠的相关历史。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