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媒体报道>
政要活动>
朱氏新闻>
祝贺庆喜>
福建•福清•四宝村朱氏及其活动
福建朱氏入闽 朱姓入闽早始于西晋,而后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朱姓陆续入闽,或迁徙,或上任,落地寓居。朱姓在福建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遍布八闽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郡望,堂号。 朱姓入闽有四种说法: (1)始于东晋末年(400--420年),朱桓由南京入闽,定居福州南台,后裔迁居福安、霞浦、政和、寿宁等地。随大业九年(613年),朱福有河南入闽,先定居闽城东坊(闽侯县),后迁徙周宁、成源等地。 (2)有说是朱氏“入闽始祖”是朱古倞,唐景福二年(893)随王审知入闽,任建宁军节度使判官,居延平军(今延平区)沙溪口,又迁南山吉溪、大坝。
湖南的“中国好人”——朱自明
他很抠,曾经拾荒度日,每月生活费100元以内; 他很富,曾捐款50余万元,帮助了140多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他走了,受助学生接过爱心接力棒。他是“2008年度中国好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湖南省慈善奖”、“长沙市文明市民标兵”、“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五老”、“浏阳十佳道德模范”、“首届浏阳好人”、“浏阳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获得者……,他就是湖南长沙市浏阳市朱自明。
梅之寄语——访山东省美协会员、著名画家朱伟明
郭沫若荒唐风流史
因雅安地震的震后救助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再次成为焦点。正当红会对外宣布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之时,有英媒披露称,郭美美是原红会副会长郭长江包养的“二奶”。郭长江则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儿子。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郭长江的名人父亲郭沫若,就有一段始乱终弃的风流往事。
【家风故事】金钗溪朱氏:传承朱子家风族训 学以经世志在康民
福鼎管阳镇金钗溪朱氏,南宋末年由浙江三桥迁隐于福鼎德金沙溪,迄今已传31世,支派繁衍,人丁兴旺,分布金溪、果洋、管洋、长洋、王孙等地的人口达10000多人。自古以来,朱氏祖先就非常注重家族子弟的教育,立“仁、忠、孝、慈、和、礼、信”家训诫子孙。如今,朱氏族人弘扬家族文化,继承先祖美德,耕读传家,以家训、家规、家诫约束自身,传承优良家风。
2020-05-27
朱熹以及朱子理学之历史命运
朱熹以及朱子理学之历史命运,可谓两朝天子两重天。 对于朱熹以及朱子理学来说,宋宁宗的时代,基本上是暗无天日。宋宁宗即位后没有多久,作为宋宁宗的“侍讲”,朱熹就名列“逆党”,一贬再贬,其罪状有十条之多;理学也成了“伪学”,或曰“专门之学,流而为伪,空虚短拙,文诈沽名”,或曰“伪学猖獗,图为不轨,摇动上皇,诋毁圣德”。因为“禁用伪学之党”,朱熹的著述,包括《四书集注》,“为世大禁”。以科举取士,凡“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即便“乡试”也“必令书‘系不是伪学’”。朱熹是继儒学之大统的,在宋宁宗时代,却是硬把朱熹以及理学,与孔孟之道割离开来。甚至有人仿孔子诛少正卯之例,提出对朱熹“加少正卯之诛”。魏晋时期,钟会要司马氏置嵇康于死地,援引的先例是“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这或许还有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为借口,朱熹却终生致力于弘扬孔孟之道,对朱熹“加少正卯之诛”,连这样的借口都找不出来。 朱熹被列入“逆党”,朱子理学被当作“伪学”,只为朱熹的两次进言。第一次进言,是作为宋宁宗之侍讲在为宁宗讲课之后,上了一道“奏疏”,说:“陛下即位未能旬月,而进退宰臣,移易台谏,皆出陛下之独断,中外咸谓左右或窃其柄。臣恐主威下移,求治反乱矣。”谁都听得出来,“或窃其柄”的“左右”,说的就是韩侂胄。这正是宋宁宗“倚任侂胄”之时,便以“悯卿耆艾”为借口,罢了他的侍讲之职。第二次进言,则在赵汝愚十分蹊跷地“暴死”之后,“家居”的朱熹,因“蒙累朝知遇之恩,且尚带从臣职名,义不容默,乃草封事数万言,陈奸邪蔽主之祸,因以明赵汝愚之冤”。自此,朱熹不仅“落职,罢祠”,而且引发对于所谓“伪学”的新一轮围攻。
2020-05-25
开封祥符法官朱荣宝:定纷止争促调解 凝心公正助审判
朱荣宝,朱仙镇法庭庭长,四十多岁,年富力强,是开封市祥符区法院审判业务团队中不折不扣的业务骨干,多年收结案数名列全院前茅。特别是2018年,陈留法庭全体人员被抽调执行局配合执行,原有陈留法庭管辖范围内的案件交由朱仙镇法庭办理,朱仙镇法庭管辖范围由原来的三个乡镇陡增到七个乡镇,案件数也由2016年的114件急剧增加到840件,而法庭内人员配置并没增加,员额法官还是仅有朱荣宝一人。在这样急剧增加任务的情况下,他带领庭内人员,个人结案 770件,结案数远超他人,稳居全院第一。
山东淄博朱氏文化研究会走访临淄区朱台镇朱台村
2020年5月24日,山东淄博朱氏文化研究会走访临淄区朱台镇朱台村。 淄博朱氏文化研究会在会长朱和亮带领下,与朱秀波、朱立民、昃庆臣四人一同拜访了临淄区朱台镇朱台村朱氏宗亲。 朱台镇位于临淄城区西北部,是以姓氏命名的乡镇,现朱台村分为朱台东村、朱台西村、朱台北村三个自然村,人口五千左右,朱姓人口占半数以上。镇政府驻地于朱西村,距城区14公里,总面积77.18平方公里,耕地5865.8公顷,辖42个自然村,设57个行政村,总人口512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61人。是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级中心镇。南临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东临辛东一级公路。古迹有有属于龙山文化的桐林(田旺)遗址、高阳故城遗址,均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在任期间,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2020-05-24
湖南朱氏文化促进会成功注册
湖南朱氏文化促进会已经法定程序成功注册,本促进会法定意义上挂靠在湖南省企事业文联,作为湖南省企事业文联下属的一个社会组织。
2020-05-23
福建泉州朱氏委员会到访浙江温州朱子学术研究会
2020年5月22日,碧空如洗,气温宜人。 浙江温州朱子学术研究会迎来了福建泉州安溪宗亲,福建泉州朱氏委员会到访温州组织学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