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转林”村名的来历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5/10/27|浏览量:144
夏商时期,在转林西面的沭河岸畔,有一个古老的小国,它的名字叫鄟国。鄟国疆域的具体位置,在今临沭县石门镇南部转林村至西南部西新庄村周围的部分村庄,郯城县泉源镇沭河以东前后城子村周围的部分村庄,江苏省东海县西北部李堰乡黑豆涧、邵家湖村周围,和温泉镇周围之间,石门镇的“界沟”应该是它的北部边界沟。鄟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末等小国,国都应该在现在的城子村,主要邻国有鲁国、邾国、鄫国、逼阳国。现在很少有史料提及。这个国家虽然小,却也鸡鸣两省,脚跨三县。

鄟国疆域大致位置
《春秋公羊传注疏》就说:言它是国,还没有人提及过它是一个“国家”。若再言它是一个城邑,还没有文献记载。真是难为人!因为它在邾国、鲁国的东南部之间,又貌是“邾娄之邑”,实则是鲁国的“附庸”。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我在今日头条号“沂州府文状元”2021年2月24日以《东夷古国鄟国的悲惨命运》为题,专门有介绍。
文章截图
鄟国,是沭水边上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古鄟部落,夏商之际成为小国。靠近古郯国,它在西周初期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这个地方在沭水边,土地肥沃,庄稼旺盛,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虽然地方很富庶,但是人稀兵少的鄟国,面对强势如狼似虎的鲁国,鄟君也只有望洋兴叹、绝望无助的份,任凭鲁军肆意蹂躏掠夺和侵占都城。没有一支可供保卫国家政权的强大军队,遭受灭亡是最终的命运。春秋时代是大国并小国,强国吞弱国的时期。强大的鲁国对它的小邻居鄟国,早就觊觎已久。于是在春秋中期的鲁昭公九年,就开始下手了,没费任何的吹灰之力,就一举攻破了鄟国,被鲁国完全侵占,成为了它的鄟邑,此后称作“鄟陵”,恰如齐国称本为“薛国”的其边邑“薛陵”一般。

位于郯城县城子村的故城遗址
在鄟国灭国,成为鲁国鄟邑的七十年后,也就是昭公二十有六年(前516年),鲁国内乱,鲁昭公逃亡到齐国。齐景公亲自带兵去慰问,并送给昭公两万五千户土地和人口作为奉养之用。后来鲁昭公在鄟陵(今山东临沭石门转林)与齐侯、莒子、邾子、杞伯,进行了一次会盟,商议如何送鲁昭公回国的事。齐景公还发兵讨伐鲁国叛军,很快攻下鲁国郓地,让昭公归位,齐景公利用安置鲁昭公,大获其利。他因此赢得了诸侯的赞扬和信赖,增加了齐国争霸的砝码,史称“鄟陵会盟”。
由于“鄟陵”二字笔画较多,过去识字的人又少,时间长了,以讹传讹,久而久之,“鄟陵”被简化成了谐音字“转林”,延续至今。而村名碑记载的说法应该有误,不足以采信。现在该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刘西波同志的带领下,已经由过去的破烂村、贫困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原创 沂州府知事 沂州府知事 2025年10月26日 21:19 山东)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5年10月27日